文化惠民如何释放消费潜力

 2019-04-13 11:21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 橙子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高品质文化产品的消费意愿也在日益增长。我国各地探索的文化惠民便民举措,不仅是对旺盛需求的回应,也是在通过供给侧的提质升级,推动文化消费的水涨船高。

  春光明媚,各地的演出季、文创设计周、文化旅游集市、社戏庙会等活动蓬勃开展。“如今文化消费的环境越来越好,内容越来越充实,政府的补贴还越来越多,我们的消费意愿也越来越强,真的挺好!”人们纷纷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盛宴点赞。

  因地施策

  补贴票价、举办活动,文化消费形成新格局

  “有了文化惠民卡,好演出再也不遥远。”天津市民津津乐道的这张卡于2015年推出,花100元买一张,就可以享受政府400元的补贴,还有折扣优惠。

  “百姓看演出,政府补贴钱”,有了这张卡,剧院“敢进了”,演出“敢看了”。老百姓的积极行动,激活了天津的文化演出市场,话剧、歌剧、京剧等惠民演出在各大剧场火爆上演,一些经典剧目演出上座率达到100%,甚至出现了需要提前半个月以上抢票的情况。据悉,4年来,文化惠民卡已累计推出惠民演出逾1.3万余场,356万人(次)观众走进剧场观看,各院团的演出场次得到有效带动,累计实现演出收入1.18亿元。

  和天津一样,我国多地都在通过实施各项文化惠民举措,充分释放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江苏省南京市对评选出的优秀演出剧目予以票价补贴,实现了百姓叫好、市场叫座的效果,拉动文化消费6600万元,还吸引跨城看演出4.5万人次,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消费过亿元。

  “有了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平台,以前舍不得买的精品图书、感觉贵的话剧演出,就都敢付诸行动了。”在北京,惠民文化季让市民获得感满满。通过出台专项政策、举办系列活动、拓展空间领域、进行消费补贴等举措,积极的文化消费行为越来越多。

  据悉,2018年的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开展了180余项、8700多场次各具特色的活动,累计吸引6805万人次,实现直接文化消费132.87亿元,惠民金额约4.46亿元。在市民消费意愿和消费力不断增长的刺激下,展览、阅读、文艺演出等传统文化活动的内容质量不断提升,新的文化融合业态与文化消费模式也不断出现,文化消费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2015年,原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开展了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2016年,包括天津市、北京市在内的第一批第一次26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正式对外公布。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5个城市被确定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推进惠民便民措施、提高文化消费便捷度、促进文旅体商融合发展……近年来,这些试点城市在拉动文化消费方面因地施策。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介绍:“截止到2018年6月,共有4亿人次参与试点,实现了文化消费约1100亿元。”

  优化供给

  购买服务、扶持企业,满足高品质需求

  “之前说起文艺培训,想起来的总是社会上那些价格不菲却参差不齐的培训机构。现在,政府为我们购买了许多优质的社会培训服务,不但信得过,而且免费!”湖南省长沙市民胡林说。

  众所周知,文艺培训是文化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局限于人员、场地、服务半径的不足,政府无法满足人们的培训需求。社会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但其专业水平如何、全程收费是否合理?社会机构的发展良莠不齐,使许多人虽然有强烈的消费意愿,却只能望而却步。

  对此,长沙市财政专门设立2000万元,用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并协调全市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大中专院校以及社会力量开办的艺术培训实体等各种机构、场馆、人才资源,组建了“长沙艺术培训联盟”,开设以基础普及型培训为主的免费培训班,年均培训6万多人次。

  免费培训如何拉动消费增长?事实上,当学员在政府为其购买的优质培训中收获信任与进步后,大部分会选择继续自费报名提高班,给社会机构带来可观收益,还拉动了服装、乐器、演艺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了解,2017年,长沙市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消费支出6378元,同比增长11.1%,占人均消费总支出的18.4%,文化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高品质文化产品的消费意愿也在日益增长,这就亟须市场进行文化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多地已经开始行动,努力扩大优质产品供给,持续改善消费环境。在上海,人们发现不少“小而美”的话剧、艺术品、时尚设计、创意商店等文化商业业态出现在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等地,吸引着众多消费者前来“打卡”;青海省黄南州重点扶持企业开发创意商品,开发文化旅游线路,举办特色文化活动,2016年至2018年旅游人次年平均增长25%。

  运用技术

  高效服务、便利消费,供需对接更精准

CopyRight(C)2019 中国汽车导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22599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中国汽车导报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中国汽车导报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