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车工业往事

 2019-05-15 21:45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 橙子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文 | 诺亚

61年前,当年的小伙子李锐和他的亲密战友张世恩,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曾经积贫积弱,汽车工业发展几乎为零的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更难以想象的是,北京将在日后的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一步步填满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扮演着如此不凡的角色,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

一、

时间回溯到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感慨说道:“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开会就好了。”

主席说这话是因为建国十年了,中国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还是白纸一张,四亿多人口的大国领导人的座驾和检阅车居然还都是靠从苏联进口。

这种形势下,全国各地争前恐后地开始了汽车的开发和生产,作为新中国心脏的北京自然不甘落于人后。

经过仔细研究,北京决定上马轿车项目,于是研制和生产北京第一辆轿车的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的肩上,李锐和张世恩分别担任这家工厂的厂长和副厂长。

研制轿车的决定在这家工厂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因为当时的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只会生产一些最简单的化油器、汽油泵、滤清器、这样的汽车零部件,压根不具备生产汽车的基本条件。

但那是个天不怕地不怕,想干就干说干就干的年代。这批北京汽车工业最早的一批拓荒者,就这样凭着一股革命热情干起来了。

3月底,第一汽车附件厂制订了生产井冈山牌小轿车的计划,并决定在10月1日前完成样车试制,向国庆9周年献礼。

4月初,设计工作正式开始。在当时厂里只有10来个技术人员,完全没有经验、可参考资料又极少的情况下硬是在5月上旬,把井冈山牌轿车的全部设计绘图工作完成了。

与此同时,生产准备工作全面展开。铸造工人把工作现场搬到了设计室,设计人员一边画图,他们就一边做模型。

图纸下到车间,试制任务不是由领导分配,而是召开抢标大会来抢任务。配件车间的任务瞬间就被抢光了,抢到的人郑重地在图纸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第一辆红旗检阅车

6月14日,发动机总成完成装配。20日,第一辆轿车终于试制成功。多年之后,北汽的老工人还能回忆起这个场景:

第一辆车即将装配完毕要下线的时候,车里还没有装上座椅。但一旁的张世恩早已按捺不住等不及了,随手从地上抄起一个板凳就钻进车厢里,发动起车子之后就直奔天安门广场而去。

当天,第一汽车附件厂召开庆功大会,一机部汽车局领导人张逢时到会祝贺,当场在会上宣布将第一汽车附件厂改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1958年7月27日北京汽车制造厂正式挂牌成立。当年国庆节,50辆井冈山轿车参加了国庆9周年游行,浩浩荡荡驶过天安门,大大鼓舞了国人的士气。

井冈山轿车的生产成功,向世界证明了北京汽车工业拥有制造轿车的能力。井冈山轿车的研发生产为北京汽车工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锻炼了队伍,对之后北京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至此,北京汽车工业开启了影响和改变整个中国汽车发展史的不凡新纪元。

二、

▲红旗CA72J

1959年11月,刚成立满一年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接到国家下达的又一项无比艰巨但又意义重大的任务:研制中国第一款中级轿车。

1960年初,前来指导工作的苏联专家小组临走时为北汽留下了一套伏尔加轿车的生产图纸。三个月后,靠着这些图纸,北汽成功试制出第一辆中级轿车,并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这就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东方红牌轿车。

1960年11月,东方红轿车完成了2.5万公里的道路试验,1965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组织东方红轿车试验,认定东方红轿车的主要性能和行驶可靠性达到国际水准。

文革初期,东方红轿车以“不要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为由,被下令停产。令人扼腕叹息。

但谁也不能否认东方红轿车的历史地位,它是北京汽车工业第一次利用引进国外技术自行研制生产的产品。汽车产品开发非常复杂,要经过调研、设计、试制、试验、鉴定、定型等步骤,缺一不可,每一步都要认真、严谨。在产品投入批量生产之前,还要经过工艺、工装验证、协作配套、原材料供应等生产准备,才能投入批量生产。

CopyRight(C)2019 中国汽车导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22599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中国汽车导报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中国汽车导报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