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的“白T恤”:日系车因何神转折?

 2019-05-26 23:08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 橙子

    为什么中国人突然间就不再热衷于买车了?这个问题一定是目前压在诸多车企心中的第一大疑问。从2018年年中开始,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大幅度的下滑,出现了28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到了2019年,这个状况还在加剧,4月份,月销量跌幅超过50%的车企就有27家,而最终上保险数据显示,有多达37家车企的月销量低于100辆,在总计97家车企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惨烈局面可以说前所未有。

但是,在“绿油油”的车企销量榜单上,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下降的排名表中,难以觅得任何一家日本车企的身影,几乎所有的日本汽车都实现了逆势增长,甚至还涨势喜人。广汽丰田增长32.9%,广汽本田增长16.7%,东风本田增长11.6%,一汽丰田增长5.2%。增幅稍低的日产汽车和东风日产分别增长0.9%和1.4%。仅有边缘品牌马自达和铃木没有正增长。其中,雷克萨斯在4月的单月销量增幅高达46.9%    不仅实现增长,一些日系品牌的车型甚至需要加价提车。这显然与大众认知出现了错位,由于被认为“皮薄”、不安全、缺少“砰砰”的关门质感音。日系车2016年国内日系车尽管增长了11.5%,但市场份额却下滑了0.3个百分点。

那为何日系车在这两年突然又受到欢迎了?“这源自于日系车对技术和品牌的投入。”一家日本车高层如此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但这显然不是满分回答,因为技术和品牌的投入所有车企都在做。

而在历次经济局势波动与汽车消费趋势的关联中,揭示出了一种更深层的可能。在全球经济走弱的2016年,曾经出现了一种“白T恤效应”,意指简单、性价比高的白T恤在经济承压时意外地成为了时装界最畅销的单品。而经济观察报记者梳理后发现,日系车也呈现出了相同的属性特征——在过去10年时间中,日系车与GDP的走势,有着规律性的弱关联。

日系车有“避险功能”?

有人说是高房价让中国人缺失了消费能力,有人说是股市糟糕的表现让人没了或缩减了预算,还有人说是底层消费者信心缺失,不管最终原因是什么,汽车消费的拉动力确今非昔比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3万亿元,同比增长8.0%。汽车消费1.22万亿元,同比下滑3.1%,是所有消费品类中唯一下滑的。

汽车企业层面,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下跌。今年1-4月,国内乘用车销售 683.76万辆,同比下降14.65%,连续在中国增长10年、且拥有最大市场份额的大众也开始遭遇挑战,曾经连续多年霸占销量冠军的上汽大众,1-4月份销量下滑10.6%。超过10%的降幅放在两年前绝对是大事件,而现在这几乎放眼皆是。

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全行业下滑态势,使日系车的“反常”表现更为突出。经济观察网记者统计了中国2006年以来的GDP增速、日系车企在华生产车型销量及市场份额。统计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年、2011年、2012年、2015年、2017年均经历了经济增长率的向下波动,且波动幅度超过0.4个百分点。其中,除2012年因钓鱼岛事件,日系车的销量及市占率随经济波动下滑外,在其余年份均出现与经济走势有着反向而行的现象。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承压下行幅度最大,下跌4.5个百分点。而当年日系车企在华销量达到174万辆,同比增长15.23%,市占率也史无前例超过25%,将此前领先的德、美系远远甩在身后。彼时,卡罗拉、雅阁、凯美瑞是日系车企的主要销量担当,而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则跻身销量TOP10企业。

此后,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好转,金融危机警报解除以及中日钓鱼岛冲突等,日系车市占率从2012年开始连续下滑。但到了2015年,又出现了一次反转。当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下滑0.4个百分点,日系车的销量达341万辆,同比增长8.25%,同时市占率增长0.14个百分点至16.13%。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车市爆发了全面的价格战,车企纷纷宣布官降,但日系车企在坚持不降价的情况下,实现了销量和市占率的双提升。

而从2017年开始,中国经济转型、面临风险因素进一步增多,此时日系车表现则再度强势。近三年来,这些日系车市占率大幅提升,已经从2016年的16.61%提升到今年4月的22.52%。特别是2018年以来,日系车表现可谓是一枝独秀。

令人意外地是,上述日系车与经济发展之间这种微妙的关联现象不仅发生在中国。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心”美国,日系车销量首次超过本土品牌通用取得销量冠军。也是在那一年,丰田击败通用夺得了全球销量冠军。如果说百搭的白T恤是人们在经济承压时“赶得上的时髦”和“节流”的表现,那日系车则可能是大部分消费者在选择座驾时的避险策略。

CopyRight(C)2019 中国汽车导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6022599号
网站所刊载信息全部转载互联网,不代表中国汽车导报网观点|如有侵犯到您权利,请联系站长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中国汽车导报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